这位官员因失独而跳楼:掀开了一千万家庭的伤口!
2021-01-26 00:11:05
  • 0
  • 1
  • 29
  • 0

以下文章来源于   常识传播局 

作者   里约热泪奴

01

今天,官员意外死亡早已不是新闻。但在形形色色的官员之死中,这样一起事故格外令人唏嘘。

1月13日,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《关于文东旭同志不幸离世的通告》。

通告称: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,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文东旭同志因其独子近日不幸意外身亡,精神受到严重打击,于2021年1月11日22时许在家中自行坠楼,不幸离世。

在这里,她是官员,更是一个被失独之痛压垮的母亲。

她以如此惨烈的方式,将失独家庭,这样一个庞大的却又刻意将自己隐藏起来的群体,再一次推到了人们面前。

02

失独家庭指独生子女死亡,其父母不能再生育的家庭。这是中国特有的一个社会现象,它的人群产生仅在80年代到90年代,是计划生育背景下的一道阴影。

数据表明,我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1.9亿人,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,因此每年约产生7.6万个失独家庭,按此统计,中国的失独家庭至少已超百万。预计到2050年,中国失独家庭未来将达到一千万。

一千万家庭,相当于一个小型国家的人口,笼罩在失独的悲痛之中。

这是一种怎样的令人不敢细察的景象。“对整个世界而言,你只是一粒尘埃,而对我而言,你却是整个世界。”

失去父母的孩子,即使是一个孤儿,也终会慢慢长大;而失去唯一孩子的父母,注定只能在坍塌了的世界里慢慢老去。

为儿女而活、把儿女当作天和地、把养儿育女看成是人生意义全部的父母最为脆弱,在失独之后生活失重、精神彷徨,在持续的无意义感和痛苦回忆中,一些人会失去生的勇气。

近年来,屡有失独父母自杀的报道见于报端,不堪重压的他们选择追随孩子而去。例如,2015年7月19日,浙江杭州有一对老年夫妇,在独生女因白血病亡故之后第100天双双自杀,一个跳楼,一个吞药,十分惨烈。

更多的失独者,将对孩子的无穷思念,融入了生命的分与秒之中。这种思念本身,甚至成了支撑他们活下去的理由——他们要代替孩子再看看这个世界。

03

如果你的泪点较低,在阅读下面这些失独者的故事前,请自备纸巾——

清华大学潘教授家中,始终摆着一个咬了一半的馒头。

上面贴了一张小字条,写着:这是小宏2007年2月13日早晨吃剩下的最后一块馒头。

这一天,正是潘教授的独子潘小宏突发心脏病走的那天。

在潘教授珍藏的物什里,还有一个老手机。手机上面是他的儿子潘小宏发来的最后一条短信:

“妈妈,我心脏不舒服。”

当年,潘教授和妻子结婚的时候已经近34岁。夫妻二人作为高级知识分子,响应国家计划生育号召,33岁生育了潘小宏之后就没再要孩子。而潘小宏离开人世的时候,潘教授已经70岁,正是到了需要人照顾的年纪。

潘教授和妻子曾经打算找一间敬老院,但入住敬老院需要子女的签字,但是潘小宏是永远不可能签字了。

一位失独者写了一首叫《怎么办》的诗,在失独者社交群里流传:

“明天我老了,走不动了/我该怎么办/不能去买菜了,取不了工资了/不会自己做饭了,自己洗不了衣服了/我该怎么办/生病了,看不清药品说明书了/自己去不了医院了,住院需要陪伴了,我该怎么办/年龄大了,记忆力差了/钱财不能自理了,做饭忘记关火了,忘记关水了,我该怎么办/我害怕明天,因为我越来越老了/饿了没人端饭碗,病了没人递杯水/陪伴的是孤独,等待的是绝望/明天我该怎么办?”

而一位失去独子的母亲,在得到儿子的QQ号后,总算找到了生活的微光。这位从来没有碰过电脑的老人,自己摸索着学会了上网,每天天还没亮,她就爬起来打开电脑,输入密码,等待屏幕右下角自己和儿子的QQ头像亮起——这几乎成了她每天进入另一个世界前的固定仪式。

“儿子,妈来了。”母亲说。

“妈妈,我想死你了!”她用儿子的QQ回话。

每天,这位母亲至少要花20个小时跟“儿子”聊天,只有“儿子”和“母亲”的QQ头像依靠在一起时,她才会觉得母子俩重新“团圆”。

武汉的一位“失独”父亲是一名政府官员,白天他总是穿着整洁的西服,打着一丝不苟的领带,拼命地工作。晚上回到家,脱去那身西服,他会整夜地坐在地板上,抱着儿子的骨灰盒,嘴里不住地重复:“孩子,让爸爸抱抱你。”就这样,他已经在地板上躺过了8个酷暑和寒冬。

孩子突然走了,在他们眼里,与孩子有关联的一切东西,都是鲜活的生命,能呼吸,会说话。

04

当然,作为计划生育的副产品,庞大的失独者群体以后也会逐渐消失。但是,这种消失又显得何其残忍。

事实上,在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下,每一起涉及孩子的伤亡事故,往往意味着失独家庭数目的增加。

我不知道,面对失独家庭,人们会不会产生代入感,会不会陷入某种焦虑与莫名担忧——那个可怕的万分之四,会不会有一天突然降临到自己头上?生活就像踩钢丝,容不得半点闪失。

这些失独父母大都经历过70年代的上山下乡、80年代的一胎限制、90年代的分流下岗。在积极响应”只生一个好“的计生国策后,唯一的孩子却不幸离世。

当60后逐渐老去,奔五的70后也正逐渐加入这样的阵营。这是历史赋予的一代人的悲剧性宿命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